回顧台灣教會實踐願禰受讚頌通諭

文/韋薇修女(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

今年全球天主教以不同的方式熱烈慶祝《願祢受讚頌》通諭10周年,台灣教會雖然起步比較慢,回顧歷程從主教團層面、修會層面與某些堂區、修會團體及教會事業單位,都見到一些亮點行動,這些行動也是希望。

亮點行動

台灣教會積極把通論轉化為具體行動是從2022年以後,分別在修會會長聯合會層面、個別修會、主教團及教區層面推動,綜合如下:

建構認知和行動能力

1、多元管道培訓活動:

自2022年到2025年約有780位修會會士、教區神父及教友、教會事業單位的高級主管等,學習願祢受讚頌的目標及內容,深入了解《願祢受讚頌》通論及認識碳盤查、零碳及循環經濟的意義,以進一步為氣候變遷而行動。2022年7月,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建立「台灣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網站」,提供中文與英文相關資訊、活動短片參考及運用。同時,天主教周報、修會期刊及教友刊物報導相關訊息,發揮持續培育功能。

2、學校和醫院的生態教育與環境措施:

天主教教育和醫療機構已系統性地將生態意識整合到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實施資源回收、減少垃圾、節能節水、淨灘活動和永續生活推廣的全面計畫。具體的機構改變包括:綠建築建設、再生能源系統安裝、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以及符合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政策的定期碳審計。

深化靈修

1、推廣以《願祢受讚頌》為基礎的靈修:

男女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推廣《願祢受讚頌》通論為基礎的靈修,藉著堂區四旬期以及將臨期的退省,協助教友在信仰生活融入願祢受讚頌核心價值與態度、生態靈修等。

2、藉生態保護更新神恩及靈修:

一些修會如:聖功修女會、耶穌肋傷修女會及耶穌會都配合《願祢受讚頌》,革新修會神恩或是靈修,耶穌肋傷修女會推廣用鮮蔬果垃圾製作酵素,具體愛護土地。並且,他們都影響到合作的教友及社區。

擴展影響力

A. 從地方到區域和全球的參與:

台灣天主教會通過多個管道與國際《願祢受讚頌》運動聯繋:

  1. 會士與教友參加願祢受讚頌運動線上會議、新禱及國際培訓活動
  2. 許多教會學校都將生態保護的經驗與國外學校分享、交流
  3. 修會會長聯合會全人發展組去年4月,組員參加亞洲主教團全人發展室組織,有關回應《願称受讚頌》通論的馬尼拉工作坊
  4. 全人發展組執行秘書今年3月參加亞洲主教團全人發展室曼谷會議,計畫慶祝《願祢受讚頌》10周年。

B. 教區領導力:

台中教區藉著轄下的靜宜大學、上智文教基金會和教區福傳媒體發揮影響力《願祢受讚頌》的價值觀整合到靜宜大學的正式課程和大眾教育中,及製作點子卡、影片,透過社群推廣到教友生活中。

2025年的重要事件

台灣地區主教團於今年6月在全人發展委員會下,成立生態關懷組,積極規畫及推動各教區生態關懷的陸續行動。首先在8月30日舉辦7個教區聯合慶祝受造節感恩祭曁《願祢受讚頌》通論10周年活動,並有在台灣的回顧與展望的專題演講,參加者都寫下自己承諾愛惜共同家園的誓詞,感恩祭是由新上任的主任委員蘇耀文主教主禮,教廷駐華代辦馬德範蒙席及各主教、修會會長代表、靜宜大學校長一起植樹,象徵邁向愛護地球與關心生態永續。

主教團生態關懷組預定11月22日舉辦《願祢受讚頌》通諭10周年全台線上成果發表會,負責承辦的台南教區邀請各教區推薦修會、堂區及教會事業實踐《願祢受讚頌》優秀單位來參加,藉著分享及交流,大家共同鼓勵及學習,繼續生態歸依的旅程。

期望

回應環境迫切的召叫:我們不只是關心台灣的環境,也意識到身處在亞洲有責任密切關懷亞洲所遭受破壞的大地、窮人的痛苦吶喊,關切亞洲主教團牧函所揭示亞洲各地具體遭受折磨的狀況,因此,近期積極響應普世教會所號召的行動:以各方式支持今年在巴西召開的COP30。

未來持續建構系統性生態歸依的環境與策略:從制度上、善用媒體、與學術器、參與公共政策交流、跨宗教合作、與國際連結。

結論

台灣教會從個人靈修歸依到團體和機構轉型,從地方團體行動到全球連結,顯示出具體行動的擴展及影響,在各層面繼續實踐《願祢受讚頌》通論,可使我們不斷革新,更能親近受苦及懷著希望的受造界與所有人類,進而與主耶穌結合,為我們共同家園而奉獻。

轉載《天主教周報》862期 202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