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颁布十週年,8月30日上午9时30分,主教团全人发展委员会生态关怀组特别在静宜大学举行联合庆祝受造界节感恩圣祭暨庆祝活动,七个教区的主教和代表们,及各修会会士、修女、来自各堂区的信友们齐聚于静宜大学主顾圣母堂,以祈祷、分享与行动,回应这份召叫。
主教团全人发展委员会生态关怀组主任委员苏耀文主教欢迎大家到来:「在这庆祝《愿祢受赞颂》通谕颁布十週年,同时也迎接2025年《照料受造界时期》开始的时刻,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真是特别值得纪念!每年9月1日《照料受造界节》开始,到10月4日生态主保圣方济的庆日,我们一起庆祝《照料受造界时期》,先教宗方济各邀请我们信友藉由反省天主的创造及生态皈依,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天主的创造计画,并以祈祷和行动,共同照顾我们的家园。10年前《愿祢受赞颂》通谕刚颁布时,静宜大学生态系就举办了这通谕的研习会,今天来到静宜举办10周年庆祝活动格外有意义。韦薇修女将分享10年来的回顾与未来展望,也邀请大家签署承诺卡,表达我们对照顾共同家园的行动承诺;同时主教团全人发展委员会生态关怀组也建立了网站,提供相关资料,希望透过祈祷与行动,能够使《愿祢受赞颂》通谕的精神能更加落实。」
教廷驻华代办马德范蒙席期勉大家:「《愿祢受赞颂》通谕是一篇在许多方面都极具先知性质的文件,开启了一个与科学以及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愿意和教会子女一同寻求真理的男女,进行对话的过程,帮助我们和其他基督宗派的弟兄姊妹们对话,和其他的宗教展开交流。它建立在对人类能力的信任之上,是一条需要踏上的旅程—邀请我们作出承诺,实践具体的行动,以回应当今多重的危机。因为生态危机的核心,实际上是一场道德危机。因此通谕提出一些人人都可以做的具体行动,甚至可以把它视为新的慈悲善工,教宗方济各为我们建立了清晰的框架,我们受邀把环保的意识视为是圣神的召叫和时代的徵兆。不要害怕跨越疆界,应当要走出去,在任何善良的地方,以服务和寻求真善的心,与她相遇。《愿祢受赞颂》提醒我们,若是信仰不致力于推动整个人类的救恩,不勇敢的为此付出承诺和努力,那麽这样的信仰便有可能流于贫乏且不结果实。」
静宜大学校长林思伶分享静宜大学近三年积极回应教宗《愿祢受赞颂》通谕精神,从校园节能减碳、电动公车转型,到推动USR计画与生态教育,实践「照顾人、照顾土地、分享」的核心价值。校内去年度即节省119万度电,并在「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荣获「优质教育」与「减少不平等」全台第一。作为TaiCUCA理事长学校,静宜也引领全台基督宗教大学课程创新,推动七大行动。今年更举办「愿祢受赞颂週」,深化对通谕的实践。校长林思伶强调,静宜将持续以信仰为根,培育具全球视野的新世代。
天主教修会会长联合会全人发展组执行秘书韦薇修女以「《愿祢受赞颂》通谕十週年,在臺湾的回顾与展望」为专题演讲的主题,扼要说明了通谕精神,面对急迫的挑战是保护共同的家园,整个人类家庭团结一起寻求永续、整合的发展,再就<我们的旅程>、<亮点行动>、<我们的挑战>、<展望未来>四个方向说明,如何重建彼此关係和共同家园关係,在灵修和文化上改革,实现整合生态。同时鼓励大家以1.回应大地的呼喊、2.回应穷人的呐喊、3.生态经济、4.採行简朴生活、5.生态教育、6.生态灵修、7.团体承诺及参与式行动做为我们努力实践的七大目标。并透过会内外各单位不同面向的连结与合作,持续生态皈依旅程,迈向Green Diocese, Green Parish, Green Community,公开分享愿祢受赞颂行动成果与经验,运用媒体、社群媒体的分享及推广,同时也与相关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及分辨,与各层级政府的交流,表达教会立场与价值观,与各宗教团体的合作与推广爱惜共同家园,与教会国际单位、LSM团结合作,把爱惜共同家园的计划与行动整合到《愿祢受赞颂》通谕的观点与精神。
而后,大家纷纷在《愿祢受赞颂》生态行动承诺卡写下自己如何在信仰中活出对受造界的关怀与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具体行动,例如:度简朴生活、多搭乘交通工具、减少使用塑胶袋或一次性物品、节约用水、分辨真正需要的、调高冷气温度1度、每天为此意向祈祷及生态灵修等等,这些承诺卡也在接下来的感恩圣祭中奉献于主台前,表达自己的真心承诺与实践决心。
苏主教讲道时表示:「今天我们怀着感恩与省思的心情,庆祝《愿祢受赞颂》通谕颁布十週年,同时也迎接2025年照料受造界时期的开始。这不是单纯的庆典,而是一个再次被唤醒与差遣的时刻——我们被召叫,回应天主对人类的託付,守护祂所创造的一切。教宗方济各在通谕中指出,人类与自然、经济、文化、社会密切相连。环境危机并非单纯的「环保问题」,而是涉及人与人、社会正义、伦理责任的整体危机。地球是天主所赐予的礼物,而非人类无限消耗的资源。人类受召照料与保护,而不是剥削与破坏。生态危机最先、最重地影响的是贫穷者与弱势族群。他们缺乏资源应对气候变迁与环境汙染,因此保护环境同时也是社会正义的呼声。呼吁全球合作,跨越宗教、政治与经济界线,共同建立永续的生活方式。鼓励每个人实践『节制』、『简朴生活』与『感恩态度』,从日常消费、能源使用到社会结构,都要培养环境责任感。」
苏主教接着说道:「今年的照料受造界祈祷日文告,教宗良14世特别以『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为主题。文中提及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最先影响到贫困、边缘化与原住民等弱势群体,这使『守护受造界』成为信仰与人性的核心课题。人类的使命是『耕种与看守乐园』(创二15),这象徵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责任。在基督内,我们成为和平与希望的种子,能使荒芜之地重获生机。照料受造界不仅是环境保护,而是一项紧迫需求,也是基督徒的神学要求,因万物在基督内受造并得救。教宗期盼《愿祢受赞颂》继续启发众人,让整体生态成为共同选择与实践的方向,播下更多『守护与耕种』的希望种子。祈求天主圣神浇灌大地,让和平与希望的种子成长,走向『整体生态』与復活的希望。」
最后,苏主教表示:「愿我们今天的纪念聚会及在这台弥撒圣祭提醒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在世界各地有无数基督徒、团体、学校、教会,正在回应这份通谕,让我们也成为这希望之路的一部分。我们是『希望的朝圣者」,肩负守护共同家园的使命。让我们在信仰中行动并见证,传递天主的爱、和平与希望,让我们与整个受造界齐声高唱『愿祢受赞颂!』」
弥撒后,全体移步至圣堂外的绿地,朗朗晴空下,由马德范蒙席、主教们、男修会代表季安士神父、女修会代表蔡懿真修女等人代表大家,亲手种下象徵祝福与希望的树兰。这些小苗虽然娇小,却承载着我们对大地的承诺,也是我们为未来播下的希望种子。它们将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成长,散发淡淡香气,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个小小行动,都是对天主创造的回应,愿我们也能把信仰深深地种在心里,在生活中活出爱、守护这片大地,满溢清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