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受造界是基督徒的使命

(韦薇修女/天主教修会会长联合会全人发展组执行秘书)

教宗方济各2015年5月24日颁布《愿祢受赞颂》通谕的同年,宣布天主教和基督宗教共同订立每年9月1日为「照料受造界祈祷日」,并钉定9月1日至10月4日为「受造界时期」,期盼基督徒保留这段时期,去欣赏、感谢天主的创造,珍惜受造物,也为我们人类对于受造界的破坏、践踏而诚心忏悔。

生态失衡酿灾 穷人首当其冲

今年大公合一受浩界时期的主题是「愿正义与和平涌流」(参阅亚5:24),天主的正义与和平如同江河川川流不息。但是现在我们倾听大地及人们的声音,却发现大洋、江河被污染,原本是动物与人类栖息、获得滋养、饮用的生命之泉,如今水资源或干枯、或遭破坏、或被商人掠夺牟利,许多地区的弱势人群、动物生物却无法得到基本的水权。近年来,极端气候在各地呈现,随之常有大风雪、野火、水灾、干旱、暴风雨,江河泛滥成灾更是致人于死、毁减家园。海洋、江河、湖泊在鸣咽,人们因气候灾难而挣扎、逃难,地球母亲伤心欲绝。

气候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气候、清洁卫生的用水、充足食物、生理基本安全、生物多样性,对那些原本在经济上已经被边缘化的国家、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穷人受到最大的冲击。

2023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提到,全球有20亿人口无法取得安全饮用水,46亿人口缺乏管理得当的卫生设施;有1.9亿名儿童面临饮用水、个人与环境卫生,疾病及气候、环境变化的威胁。此外,每天有1万8千人死于空气污染。气候变迁也影响到粮食生产,按照2020年统计,有23亿7千万人无法取得足够粮食。

地球的暖化对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也给与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从1970年代至今,已经有近百万的物种濒临消失。教宗方济各提到,「气候是公共福祉」(《愿标受赞颂》通输,23号),而气候变选、生态危机,致使大地和穷人痛苦吶喊。

落实生态归依 人人责无旁贷

为此,教宗号召世人力行「生态归依」,是指在各层面的深度悔改,使人们与耶稣基督相遇的成果,呈现在我们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中,「生态归依」更是每个基督徒的使命,(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217号)

「生态归依」涵盖我们与天主、与自己,以及我们与受造物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先要培养慷慨关怀、柔和的精神,首先要感谢天主以爱恩赐地球与所有的受造物,我们蒙召以爱还爱,自我牺牲;其次是觉察我们与所有受造物及弟兄姊妹互为一体,从信仰角度,由内在去观察与体验到天主以爱连结我们合而为一,每人发挥天赋恩典·以创意和热忱去解决生态危机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参阅同上,220号)

唤醒生态良知 戮力知行合一

通谕中,教宗也呼吁教会及所有信友、各个国家及各地方政府,致力投身于照料及服务共同家园,指出我们必须克服自私、消费主义市场经济、丢弃文化等,摆脱个人与社会罪的影响,转变为从制度与政策层面去改变新的运作方式及策略,大家应携手合作去改善生态。透过家庭、学校、堂区及媒体实施生态教育,提升觉察与关心生态危机,促使大家产生动机,切实从观念、从行为及生活方式去改娈并激发我们承担及杂护生态与环境的责任(参阅同上,210-215号)

首先,基督徒理当负起偕同天主的创造工程,面临气候变迁快要产生摧毁性的关键时刻,发挥支持地球永续及大自然的复原力量。其次,基督徒应参与许多善心团体及人士的善行,积极促使温室气体排放迅速下降的策略及行动,避免因气候变迁所产生的破壤和损害。最基本可实践的是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方面,我们克服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努力实践脱碳及减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也就是在生活中减少碳排放或零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及降低降低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的行动包含:在家中多采用节能省电、省碳排放装置;多吃蔬果少吃肉,避免剩食;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对象,尽量循环使用物品,少用甚至禁用塑料用品、塑料包装、塑料袋;交通尽量使用大众运输、电动车、脚踏车或步行等。

爱护唯一家园 共促永续福祉

过去一年,台湾天主教会有好几个教区及修会都默默以行动护守家园,针对不同群体举办认识《愿祢受赞颂》通谕,以提升神父、修女及敎友的生态意识及使命。有越来越多的敎友努力实践简朴生活,种植植物、制作酵素以维护土地,减少垃圾。此外,台中教区在愿祢受赞颂周(5月16日至24日)提供每日祈祷材料,并连续几年任受造时期(9月1日至10月4日)制作有关照顾地球的影片节目,每天透过社群平台传送《愿祢受赞颂通谕》的简短讯息,发挥培育并藉此唤醒大众意识。耶稣肋伤修女会努力把照顾大地的使命整合到修会的神恩里,修女们以身作则,将生态教育推广至堂区和小区,连用生鲜废弃蔬果制作酵素,让资源有效循环使用,并以酵素取代使用杀虫剂、洗洁剂及化肥,友善生态环境。

上述各单位及团礼都是激励我们学习及实践照料受造界的具体楷模,也是在受造界时期值得传报的成果,报我们欣赏及感谢许多个人、团体及单位对于护守家园的贡献,藉此激发更多世人对照料受造界的使命感及行动力。